《情義月光》第45屆電視金鐘獎「戲劇節目獎」得獎因素的成因探討★okane

第45屆《情義月光》描述沈順從(少年:吳政迪 飾;青年:許仁杰 飾;中年:游安順 飾)年幼時家道中落,國小畢業後為改善家計,放棄升學遠赴他鄉當學徒,個性勤勉學習善於觀察且抱負遠大,從「黑手」轉為模具工廠廠長,更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發明競賽的金牌發明家。

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,沈順從白手起家的加工出口模具致富,人生順遂之時種種災厄竟接踵而來,如母親罹患癌症、公司倒債、妻子車禍重傷等事故,令沈順從感到人生無常並嚮往恬淡生活。

歸根返回故鄉埔里,開始善心領養家扶中心孩子,且受慈濟委員勸說而加入救災助人的行列,其間經過賀伯颱風及921地震等重大天災,在救助與撫慰個案中體會「大愛」之精隨,一路在困境中成長茁壯的生命過程。

本劇寫實風格強烈,主要以閩南語發音,劇中主人翁不因家境的困頓而擊敗對生存的鬥志,反倒愈挫愈勇地展開對人生的理想與抱負;再觀之老一輩人對世間宿命的因果循環報應,與沈順從積極進取的樂觀態度成為強烈的對比。劇情跨越時代社會的變遷及人生中喜慶喪禮的悲歡離合,終究在志工服務的付出中體會到回饋社會的重要,讓「無常」轉為具溫度的關懷,協助偏遠山區居民和弱勢族群在基礎生活上的需要。

如同評審講評敘述:「主要是描寫主角如何從一個赤貧家庭出生的孩子,成為發明大王的故事,劇本刻劃了從民國40年代到現代的場景,是一齣富有教育意義和正面能量的戲劇。」


資料來源:錢欣怡(2018)。第43至52屆電視金鐘獎「戲劇節目獎」獲獎分析之探討。藝術與設計學報,3,59-60。

詳細分析及探討內容,請見本人↑著作

留言